速览融资2000万美金的模块化真实收益层Cygnus:打破EVM与非EVM壁垒
2025年2月18日,模块化真实收益协议Cygnus宣布完成2000万美元Pre-Seed轮融资,由加密做市商Manifold Trading领投,多家头部机构跟投。这一融资事件引发市场高度关注,不仅因其金额刷新了ZK Layer2领域的早期融资纪录,更因其首次提出“真实收益层+模块化ZK Rollup”的创新架构,试图解决当前DeFi生态的三大顽疾:流动性割裂、用户增长停滞、ZK应用开发门槛过高。
作为首个同时支持EVM与非EVM生态的收益基础设施,Cygnus能否成为下一代ZK应用爆发的基础?其模块化设计又将如何重构真实收益的分配逻辑?本文将从技术架构、生态定位及行业影响三个维度全面解析这一新锐协议。
DeFi生态的“三座大山”:Cygnus为何被资本押注?
过去两年,加密市场经历了一轮残酷的洗牌:流动性挖矿泡沫破裂、新公链用户增长停滞、ZK技术长期停留在概念阶段。尽管BTC ETF的通过为市场注入活力,但EVM与非EVM生态的割裂却进一步加剧——比特币Layer2、TON、Solana等非EVM链上的资产规模持续膨胀,但跨链收益协议却始终未能突破“单生态内循环”的局限。
1.1 流动性割裂:EVM与非EVM的“平行宇宙”
根据defillama数据,截至2025年2月,非EVM生态的总锁仓价值(TVL)已突破220亿美元,占整个DeFi市场的16%。
然而,这类资产的收益场景仍高度依赖原生协议(如比特币质押、TON链上DEX),与EVM生态的互操作性几乎为零。
“这就像两个平行宇宙,”Manifold Trading投资总监Jake Lee在采访中表示,“用户要么选择EVM生态的高收益但承担波动风险,要么在非EVM链上享受稳定收益但放弃流动性。Cygnus的LVS(流动性验证系统)第一次让跨生态的真实收益成为可能。”
1.2 用户增长困境:技术叙事无法替代真实需求
另一组数据更触目惊心:2024年新上线公链中,90%的项目TVL在6个月内下降超70%,用户留存率不足15%。其核心原因在于,过度依赖技术叙事(如并行EVM、新型共识算法)却缺乏真实的收益场景。
“开发者总在谈论TPS和Gas费,但普通用户只关心两件事:我的资产是否安全?收益能否持续?”Cygnus联合创始人Alex Chen指出,“真正的收益层必须同时解决安全、跨链流动性和收益来源问题,这正是Cygnus的设计原点。”
1.3 ZK应用困境:开发门槛与用户体验的双重枷锁
尽管ZK技术被普遍视为下一代隐私与扩容的核心方案,但其落地进展缓慢。根据Electric Capital开发者报告,2024年ZK相关代码库的活跃度增长仅12%,远低于AI+区块链赛道的300%。问题集中在两点:
- 开发门槛高:需掌握Circom等专用语言,与主流EVM生态脱节;
- 用户体验差:证明生成耗时、Gas成本高昂,难以支撑高频交易。
Cygnus提出的“EVM原生ZK应用层”试图通过通用电路2.0和模块化DA打破这一僵局。
技术拆解:Cygnus如何构建“真实收益+ZK可扩展性”飞轮?
Cygnus Chain 将非 EVM 系统与 EVM 生态系统相结合
Cygnus的架构可概括为“一核两翼”:以流动性验证系统(LVS)为核心收益引擎,通过模块化DA层降低数据成本,依托zkEVM实现ZK应用的低门槛部署。其创新点在于将真实收益的捕获与分配,与ZK技术的可扩展性深度绑定。
2.1 LVS:跨生态真实收益的“流动性路由器”
LVS(Liquidity Validation System)是Cygnus的核心组件,其本质是一个跨链收益聚合器,但通过验证节点经济模型重构了收益分配逻辑:
- 收益来源:整合EVM链(如以太坊、Polygon)与非EVM链(如TON、比特币Layer2)的质押收益、交易手续费及生态激励;
- 节点角色:验证者需质押CYG代币并提供跨链流动性,收益根据质押比例和流动性贡献动态分配;
- 风险对冲:引入RedStone预言机的动态定价机制,自动平衡不同生态的波动风险。
与传统跨链桥不同,LVS并不直接处理资产跨链,而是通过流动性凭证(如LP Token)的ZK证明实现收益权的跨链映射,在确保安全的同时规避了资产托管风险。
2.2 模块化DA:数据可用性的“分形压缩”方案
Cygnus采用模块化DA层(Modular DA)作为数据存储核心,其架构包含两条通道:
- 数据存储通道:将交易数据压缩后分批上传至低成本存储层(如Celestia或EigenDA),通过分片技术实现横向扩展;
- 数据发布通道:利用ZK轻节点网络实时验证数据可用性,确保验证者无需下载全量数据即可完成证明。
根据测试网数据,该设计使Cygnus的每笔交易数据成本降至0.0003美元,较传统Rollup降低90%。
2.3 通用电路2.0:ZK应用的“Solidity即服务”
Cygnus最具颠覆性的创新在于Universal Circuits 2.0——一套完全兼容EVM的ZK开发框架。开发者只需在Solidity合约中插入特定注释,即可调用预置的ZK功能模块(如零知识证明生成、隐私交易验证)。
这一设计大幅降低了ZK应用开发门槛,已有超过50个团队在测试网上部署了ZK版AMM、预测市场及链游应用。
挑战与争议:Cygnus能否跨越“不可能三角”?
尽管Cygnus的愿景宏大,但其面临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:
1. 跨链安全性:LVS依赖多方验证节点,若节点合谋可能伪造收益证明;
2. 监管风险:收益凭证化可能触及SEC对证券化资产的监管红线;
3. 生态冷启动:如何吸引非EVM链的原生用户参与质押仍是未知数。
对此,Cygnus团队回应称已采取以下措施:
- 引入分布式密钥管理(DKG)技术,确保验证节点无法单独操控资金;
- 收益凭证将优先在合规框架明确的地区(如阿联酋、新加坡)发行;
- 与TON基金会、比特币Layer2项目达成战略合作,共享生态激励。
结语
在DeFi叙事逐渐疲劳的当下,Cygnus用2000万美元的融资证明,资本仍对“真实收益+技术突破”的组合充满期待。其成败不仅关乎一个项目的命运,更可能决定ZK技术能否从实验室走向主流市场。至少,这场实验值得所有从业者保持关注。